299 叠加(5k)(3/3)
到部分缓解作用。
同时,九州销售遇热的情况也对临港这边提出一个问题。
这种局面是否是可持续的?
如果是,工厂生产线要不要进行简易的扩产?
碳硅工厂生产线的规划产能是6万/年,这个数据的基础是常规的双班制,而如果后续销量一直紧俏,生产线可以改为压榨产能的三班全负荷,再加上对工艺的优化,极限产能可以逼近到10万左右。
行业里正常来说,这样也就是应对短期的订单峰值,比如季度促销,也不会真就全年都这么搞。
所以,如果碳硅集团的首款车型真能持续热度,6万常规产能的生产线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建设第二条生产线需要更多的资金与更长的时间,不用新增核心设备和扩建厂房的简易扩产就成为一个备选方案。
比如,焊接或涂装增加1-2个临时半自动工位,增加物料缓存区来减少等待,与一线销量体系配合来增加相同车型的批量生产。
简易的扩产大概只需要投入生产线10%的成本,预计可以把常规产能从6万扩增到8万左右。
俞兴听着大家的讨论,一方面是对不同扩产方式的确定,一方面是对市场热销情况的忐忑。
九州面世的效果都出乎了俞兴的预料,更何况是崔之愚、蔡俊辉等人。
决定着扩产方式的关键就在于对九州未来市场的判断。
崔之愚总结了目前的情况,询问负责销售的蔡俊辉,想听到一个比较靠谱的判断。
蔡俊辉是从大众跳槽过来负责建设销售体系的,他听着副总裁的问题,沉吟再三后还是没敢说出答案。
他觉得九州的热度可以持续,但是.九州热度能持续总觉得违反行业常识。
他当初跳槽来公司,觉得老板口中那个“5万辆”都是难以实现的目标,现在扩产不就是认为今年的销量可能已经不止于5万辆了嘛。
如果超过5万辆,扩产一是缓解今年的交付压力,二是为明年的销售做准备。
崔之愚见蔡俊辉不说话,有些不满道:“蔡总,你犹犹豫豫的,你就说呗!”
蔡俊辉一咬牙,说道:“我觉得能持续!”
崔之愚点点头,刚要说话就见对面改了口。
“嗯,也不一定,这个市场情况....”蔡俊辉瞧见老板的视线扫过来,忍不住又改了口,提到一个竞品的存在,“汉兰达年度改款要在4月上市了,它很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冲击。”
汉兰达的七座车型是九州一个比较直接的竞品。
九州没上市之前的研判里是这样,蔡俊辉连续四天泡在一线的观察也证明不少家庭客户确实在考虑汉兰达,还提到对改款车型的等待。
“汉兰达的竞争问题,它只是一个年度款,不是全新改款,顶多是针对去年的第三代微调。”崔之愚皱眉道,“它能调什么呢?搞个电尾,搞个座椅通风,我不觉得它会造成比目前车型更大的竞争压力。”
蔡俊辉摇头道:“我只说我在门店里看到的,以家庭为主的客户确实在等汉兰达,我们不能轻视汉兰达,它在一线都是要加价两三万才能提的车。”
崔之愚冷笑道:“就是这种加价才会把更多的客户往我们这里赶,我从始至终都相信我们汽车产品本身的竞争力,现在只是需要时间。”
会议室里出现争论。
俞兴听着这样不同角度的声音,思考良久后忽然问出一个问题:“你们说,我们有没有必要讨论第二条全新生产线的建设?”
老板这话一出,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支持简易扩产的激进派觉得老板过于激进了...
九州确实品质够硬,反馈优秀,但也不能这么乐观吧。
俞兴的提议没有得到太多具体的回应,会议室里关于简易扩产的讨论却忽然像是按下的加速键,大部分人都开始支持简易扩产的决定。
主要问题是乐观与更乐观这两派的选择嘛。
下午六点半,天色已经黑了,会议结束。
崔之愚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冲着老板笑道:“俞总,还是你的办法多,你一提新的生产线,大家都觉得简易扩产可以搞,虽然暂时影响点产能,但现在反而是最佳时间。”
俞兴皱了皱眉:“你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呢?”
崔之愚收拾东西的手停住了。
他看着老板,张了张嘴又立即闭上,会议室里不是两派,而是三派,乐观、更乐观、最乐观。
崔之愚收起文件:“那个,俞总,呃,饿死了,我先去吃饭,生产线的事,咱们忙完这一阵再讨论。”
俞兴瞧着副总裁溜之大吉的身影,摇了摇头。
他今晚不在食堂吃饭,连续加了四天班之后得回家吃。
只是,就在俞兴回家的途中,他接到了来自比亚迪王川福的电话,询问的也是网传的碳硅集团小定数字。
俞兴考虑三秒,觉得过几天的周榜也要出来了,现在没什么好瞒的,直接告诉了对方:“那个不准了,现在已经过万了。”
电话里的王川福出现一个明显的破音:“什么?!俞总,你...
俞兴确认道:“真实数字。”王川福陷入巨大的沉默。
与之同样沉默的是办公室里好奇的数位高管,正是他们撺掇着老板询问消息的真伪。
此刻听着临港的答案,心情忽然变得比较奇怪,不是,哥们...
赤澈阁提供了渔雪创作的《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299 叠加(5k)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