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叠加(5k)(2/3)
了,过了一会才给出一个答案:当然是奔驰,能用更少的东西卖给你更贵的价格,这才叫豪华啊。
邱嘉佑端着咖啡,差点笑喷出来,再侧头看,旁边的女人也无言以对了。
他仔细观察了几眼,瞧见这对男女的手上带着婚戒,看起来是已经成家了。
邱嘉佑这么在碳硅门店里徘徊许久,或是听见对免费牌照的讨论,或是听见对丰富配置的询问,或是听见对新能源未来的担忧,但大部分确实都在认真了解,而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碳硅这车的市场反响还真不错?
邱嘉佑心里升起忧虑。
中午就在附近吃饭,还没吃完便接到总编的电话,询问碳硅集团的一线市场反馈。
邱嘉佑老老实实的说着感受:“这个车刚上市,热度真不错,我看碳硅员工的嗓子都哑了,估计前面两天的客流量也很好。”
电话里询问:“能拿到更具体的销量情况吗?”
“我加了他们销售的微信,在店里问的时候没问到,晚上回去的时候再套套话。”邱嘉佑说着小计划,又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了个模糊的评估,“就现在这种情况,碳硅的门店就20家,我感觉第一个月或许是能卖个大几百辆的。”
不管后续的报道内容怎么样,他现在都是在对客观现实讨论和分析。
大几百辆绝对是邱嘉佑的夸赞,乃至于他把这话说出来都觉得自己过于乐观了,30万上下的大几百辆是什么概念?
现在新能源单月销量前列的众泰集团,它一辆车就落地几万块钱,也就几百辆而已。
碳硅集团如果能稳住单月大几百辆的销量,亏肯定是亏,但后续降降价或者继续推更便宜的车型,也应该能发展的不错,毕竟,Pro满配式的配置完全可以减配一部分。
电话的另一端沉吟了好几秒才说道:“百晓生上面有消息,说是碳硅集团这款车的反响十分之好,据说小定数量都有几千了,你觉得这可能吗?是不是临港想炒作啊?”
邱嘉佑愣了愣,数千小定?
21号上市到现在,满打满算就四天时间,一款新能源的新车能拿到数千小定?
这是什么概念?小定转大定,大定转锁单,单周就好几百?单月一两千?
二线豪华品牌也不过如此了吧。
他念头只是一转就断然否定道:“不可能!绝对是造势!我在碳硅的4S店里观察了,很多人都是在问在看,真正签单的没看到多少,小定也是能退的!”
电话里对于自家记者亲眼的判断是比较相信的,也是说道:“我也觉得不可能,碳硅这个车给的东西挺多,但买车的压根不需要那么多,什么电视,什么冰箱,完全没必要,就是嘘头。”
邱嘉佑“呃”了一声,有点小小的不同意见:“我觉得冰箱还行,冬天喝点热的,夏天喝点凉的。”
电话另一端不置可否:“你下午再看看,这两天有空再去临港采访采访。”
邱嘉佑应了下来,挂断电话之后琢磨这个消息,还是觉得不靠谱,觉得百晓生上面那帮搞互联网的压根不知道汽车行业里这种定价和销量的概念。
他吃着饭,刷着抖音,忽然刷到一条九州Max的提车视频,心里冷不丁冒出一个念头,万一呢..
万一的话,那碳硅集团就更应该和媒体搞好关系。
邱嘉佑这么一想,倒觉得自己应该期待碳硅的销量上去了。
....
“俞总,俞总,长城的王总刚才还给我发消息呢,问我们网传的小定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会议室里来参会的副总裁崔之愚兴致勃勃的趁着还没开始,聊到一个新情况。
百晓生论坛上面有人透露消息,声称碳硅集团首款车型的市场反馈火热,已经积累数千个小定,而这立即引起论坛网友的讨论,毕竟,己方算是碳硅集团的半个娘家人。
问题在于,“九州”的定价注定它不会取得那么好的成绩。
因为...过去没有自主品牌做到。
没有也就意味着市场是需要被敬畏的。
然而,这则爆料有鼻子有眼,发帖人虽然披了马甲,但和质疑的网友怼了几句之后竟然拍了张供应商的物料单,转而倒是让部分人将信将疑了。
碳硅集团的员工是几乎不上百晓生论坛的,一是知道后面就是自家老板,说是匿名马甲,但怎么也匿不到老板头上,二是本身属于制造业,也不怎么和“互联网的茶水间”贴合。
所以,在碳硅发布会的四天之后,关于销量的反馈率先通过供应链的员工爆料出来。
俞兴饶有兴趣的问道:“王总倒是挺上心,你怎么回答她的?”
“王总是我的老上司,她问我..嘿嘿。”崔之愚笑道,“我就回了句‘一眼假,怎么可能啊’,她就没动静了。”
崔之愚说的是真话。
确实一眼假。
截止到1月24日傍晚,碳硅集团的九州积累的小定数量已经破万,第三天和第四天相较于前两天虽然趋势走低,但加起来也有三千多,最新数字就是10519。目前摆在碳硅集团的一线市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消化能力,20家门店的承载能力有限,这也被认为是后面两天小定数据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司正在努力推进建设江浙沪地区的新门店,预计将会在下个月中下旬起
赤澈阁提供了渔雪创作的《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299 叠加(5k)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