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行赏(3/3)
的“出身”是影响京朝官官阶晋升的重要因素,其中就包括进士出身、功臣及两府宰执之后等不同类型的出身。
在脑海里捋了捋京朝官官阶序列之后,富弼建议道。
“差遣既然不好骤然拔擢,官阶的话,给往上一级吧,升到左司员外郎比较合适。”
左司员外郎,是武则天永昌元年始置的官职,隶尚书省,位在诸司员外郎上。
在大宋,左司员外郎只是官阶的名称,不作为实际职位。而到了从六品上,就意味着在晋升的快车道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只待资历稍丰,便可顺理成章迈入中高层官员的行列。
“差遣呢?要不要动一动?”王尧臣问道。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棘手的。
因为陆北顾作为新科状元,他仕途差遣的起点,正常来讲就是通判这个级别。
而通判再往上,就是知州。
但大宋开国百年以来,可从来没有出现过哪个新科状元刚入仕一个月就被提拔成知州的先例。
毕竟,通判和知州看着是只差了一级,但实际上,就是这一步,绝大多数官员一辈子都迈不过去。
即便是王安石这种本身排名就高且能力极强的进士,也是花了好多年才做到知州的。
陆北顾虽然此次前往河北查案功劳不小,对于文彦博和富弼来讲更是意义重大,但若是骤然提拔到知州的位置上,怕是会引起百官哗然。
这种提拔,一方面太遭人嫉恨了,另一方面反而对文彦博不利,别人会认为他是在捧杀。
“差遣不好弄,升不好升,动也不好动。”
文彦博沉吟了片刻,如果没有郑世兴供词一事,按他的想法,他是一定要把陆北顾从御史台调往别处的,如此才能免得陆北顾这柄利刃伤到自己。
但现在出了这档子事,要是马上就把陆北顾调走,那他就真成了黄泥沾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我倒是有个想法。”
富弼说道:“虽然不好把陆北顾骤然拔擢到知州的位置上,不过可以让审官院将其加入到候补知州最优先的队列里..再磨砺个半年一载,等轮到他,便直接外放知州。”
审官院是太宗淳化四年设置的衙门,主管京朝官的考课铨注,所有京朝官想要外放,都得通过审官院。
而这里面的竞争,尤其是知州的竞争,非常激烈..因为如果没有外放知州主政一方的履历,中层官员是没法继续晋升的。
所以,很多资历很老的京朝官,为了外放知州,都已经排了很久的队了。
富弼的意思,就是给陆北顾直接插个队。
“这倒是可行。”
文彦博点了点头,说道:“不过我觉得还是不够。”“还不够?”曾公亮有些诧异。
出一趟差,官升一级,还拿到了候补知州的资格,用不了多久就能外放知州,这种升赏,已经足以称为“重赏”了。
就这,文彦博还认为不够。
可见文彦博有多重视郑世兴供词对他造成的影响..陆北顾也算是因此受益了。
“稍后我会亲自入宫,请官家给陆北顾“赐绯’。”
听闻此言,就连富弼也是微微一怔。
所谓“赐绯”,指的就是给原本官阶不够五品,不能穿绯袍的官员,特旨赐给绯袍,这是官家独有的权力,是一种极大的荣宠。
显然,这是在无法马上将陆北顾拔擢到知州的前提下,文彦博想要给予的某种“补偿”。
对于文彦博来讲,他虽然心里根本就不想给陆北顾如此之重的升赏,但面对颇为汹涌的物议,他不得不如此行事。
——唯有重赏,才能让因郑世兴证词而产生的流言不攻自破。
王尧臣建议道:“另外,可赏钱五百贯,绢十匹,以彰其功。”
宰执们皆以为可。
随后,他们又议了议其他参与此案的官员的升赏。
得了官家首肯后,当日正式的文书便发了下来,办理和用印的速度奇快无比。
因陆北顾查案有功,特升为从六品上左司员外郎,进审官院候补知州序列,赐绯袍、银鱼袋,并赏钱五百贯、绢十匹。
崔台符亦因功由审刑院详议官擢升为刑部详覆官,河北提刑司官兵也各有封赏抚恤。
消息传出,朝野皆知这是朝廷对陆北顾一行人的肯定,也是对近日流言的有力回击。
关于文彦博欲害陆北顾以削宋庠羽翼的流言,顿时消弭了大半。
赤澈阁提供了西湖遇雨创作的《大宋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80章 行赏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