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罢相意决(1/3)
章惇再一次与赵孝骞站在了对立面上。
赵孝骞没看他,而是面向群臣说话,当初章惇支持赵孝骞夺位登基的那点情分,随着二人政见分歧越来越严重,也终于耗尽了。
论对错,大家各有理由,章惇的解释也不能说无用。
培养武将,未来权柄过甚,或许真有重蹈唐朝藩镇割据的覆辙,对大宋未必是好事。
但一切对错的根源来自于制度,完美的制度能规避许多隐患。
大宋如今在兵权军事上的制度,其实已经非常严厉甚至苛刻了。
寻常的武将是根本调不动兵马的,皇帝对天下兵马拥有绝对的调动权和指挥权。
这一点上,大宋比唐朝做得更好,兴许是赵匡胤本就得国不正,又是以武将谋篡得位,对武将天生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戒备心理,所以大宋的兵权历代以来都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章惇的选择是把隐患掐死在摇篮里,只要不办什么讲武堂,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当然,他的骨子里仍旧看不起武将,站在文官集团的立场上,他也不容许武将登堂入室,触碰文官们的利益。
皇帝与宰相的分歧,再一次产生了。
赵孝骞的目光淡淡地瞥过章惇,眼神里没有半点温度。
罢相的决定,此刻无比高涨。
这个宰相纵有万般优点,但他不能与皇帝的立场保持一致,这样的宰相赵孝骞用不了,不能用。
以后大宋要改变的地方还很多,许多规则都需要重新定制,赵孝骞不希望自己身边最大的助手反倒成为最大的阻力。
再看殿内群臣的反应,大家显然都比较认同章惇的话,对设立讲武堂不以为然,只是他们不敢公然忤逆官家的意思,只有章惇说出了口。
没错,章惇果然成了最大的阻力。
赵孝骞预料到群臣不会答应,毕竟殿内绝大多数都是文官,没有文官愿意提高武将的地位,说是旧观念作祟也好,说害怕武将触碰文官的利益也好,总之,武将没那么容易走入朝堂。
幸好当初赵孝骞萌生这个念头时,就猜到了群臣的反应,所以这些日子一直忍着没说,就等一个恰当的时机。
今日这个时机正好,西北大捷,西夏灭国,皇帝的威望达到巅峰。
这件事,可以不必理会群臣的反应,仅靠皇帝的威望就能强硬地推行下去。
“朕已决定了,必须设立讲武堂,而且马上就办。”赵孝骞站了起来,目光环视殿内,刻意在章惇的身上停留了片刻。
群臣一阵窃窃议论声,看他们的表情,显然都比较反对。
不过正如赵孝骞所预料的那样,当皇帝的威望高涨时,“皇权”二字在殿内闪闪发光,无人敢直视这道光芒,章惇也不敢。
“子厚先生既然反对,此事便不劳子厚先生督办了,不如交给门下侍郎蔡京。”
蔡京一脸激动地走出来,躬身道:“臣必办得妥妥当当,不负官家重托。”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讲武堂可在开封城外选址,朝廷会拨给银
赤澈阁提供了贼眉鼠眼创作的《世子稳重点》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罢相意决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