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颁奖,摊牌(1/3)
乱七八糟的10天时间很快过去,杨蜜只感觉好像做梦一样。
每一天,《少你》都有至少3场放映,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影厅。
每一场,都会爆满。
每一次,当她去到现场,便会有影迷惊喜地冲她招呼:“mi,你演得真好!”
当然,更多的招呼声是“bitch”。
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也成名了。
小有名气也是名气,国内女演员有几个人能够在戛纳得到如此展示?
果然,跟着哥哥拍戏实在太幸福了~~~
从CCTV6到法新社,小蜜也算是过足了被采访的瘾,见识到了真正的大场面,甚至还穿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条LV高定礼服。
闭幕式在即,LV一个字都不问,只是默默地赞助了全剧组的礼服。
开玩笑,谁都有可能缺席闭幕式,唯独《少你》不可能缺席。
从场刊到民间,舆论普遍认为《少你》能够拿到至少两项大奖——呼声最高的是最佳女演员,其次是银棕榈【评审团大奖】。
金棕榈、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各自有不同的压力,《少你》肯定入围了最终遴选,但是,戛纳不像奥斯卡那样允许一片独大,所以评审团一定会有所取舍。
如果你问方星河最想拿什么奖,那必须是金棕榈,即最佳影片。
为此,LV和卡地亚旗下的媒体几乎卖了命一样在宣传上发力——大爹想要一个新鲜玩具,买不起,那还不赶紧吆喝两声?
因此,市面上所有的负面评价,都有专门的言论进行对冲。
艺术性不足?
LV艺术总监:“同那些沉闷的、枯燥的、令人昏昏欲睡的真正艺术片相比,《少你》的问题不是不够艺术,而是在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结合方面走出了太远,以至于让你们狂妄到以为有资格点评这样一部伟大的影片……”
叙事手法太传统?
法国国家影像与声音职业学院院长:“如今我们的很多电影人在所谓创新的邪路上越走越偏,他们津津乐道的讨论着美学勇气和形式创新,却忘记了所有一切的前提和根源——。
一个好的电影人,必须要将叙事的基础打牢,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传统叙事方面的大师,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谈创新。
一个讲不好故事的导演的所谓创新,完全是哗众取宠!
所以,创新是极少部分大师的特权。
那么要如何成为这样的大师?
扎扎实实地拍出一部工整而又经典的叙事片,类似于《Betterdays》。
恕我直言,Starriver远比你们在电影大师之路上走得更远……”
结局太积极太正面不够真实?
英国反校园霸凌协会主席:“是的,我们有确切的数字表明,在所有校园霸凌类事件中,只有不到15%的受害者得到了来自家庭、校园、社会的妥善处理和有效关怀。
剩下的绝大多数,都被淹没在某些影评人口中的幽暗绝望中。
但是,对于这种真实,我的态度永远都是——这正是我们需要努力去改正的地方,而不是外部媒体应该去大力渲染的东西。
《Betterdays》的立意简直好极了,我的意思是,救赎,这种积极正面的思想好极了!
现实的残酷我们会在报告里体现,并且督促政府和教育界去努力改正,影视作品完全不需要跟我们进行重复工作,不需要!
影视作品最大的价值在于传递希望,而不是为了真实而真实,为了黑暗而黑暗……”
因为《少你》,整个欧洲艺术界吵成一团。
其实这并不是《少你》的影响力真有那么大,而是你方哥的影响力到了那个级别。
拍了部青春片,欧洲文学界都有大师下场点评,夸不夸张就完了。
如此闲得蛋疼的大师叫做赫塔·米勒,德国作家,以其独特的诗意语言和对极权主义的批判著称,一直被视为必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欧洲重要文学力量。
她在报纸上公开力挺方星河。
“首先,我最关注的Starriver,身份是一位作家。
在身为作家时,他以不落窠臼的叙事结构和狂放华丽的行文著称,常常向严肃传统发起激烈挑战。
而在拍摄人生第一部电影时,身为导演的starriver却又回归传统,以最规整的叙事,实现了雅俗共赏这一目的。
我不认为他没有能力在电影语言层面上搞创新——水平到一定程度的作家应该懂我的意思——驾驭画面、色彩、台词、音效等多种元素进行重组,可比驾驭单一的文字进行创新要简单得多。
starriver明显在更高层次上,所以,你们不能将他的
赤澈阁提供了起酥面包创作的《Z世代艺术家》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05章 颁奖,摊牌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