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河清海晏疏》【万字更新求月票!】(1/3)
翌日,夜色尚浓。
在家里,陆北顾早早起来,用铜盆中冷水净面,寒意刺骨,精神为之一振。
他换上了新的行头,身着绯袍,腰系金荔枝带,悬银鱼袋。
对镜自照,镜中人身姿挺拔,已具风宪官的威仪。
推开门,长街寂寂,唯有远处更夫梆子声隐约可闻。
他先去街角的早点铺吃了点东西垫肚子,随后黄石便赶来接他了。
原本留在大名府的马车,昨日便已经随崔台符等人一同返回了开封。
春末的晨风带着湿冷气息,拂过面颊。
陆北顾紧了紧官袍上了车,车厢内,他开始闭目养神,脑海中却思绪翻腾。
那封已经给欧阳修看过的《河清海晏疏》正静静躺在他袖中。
此疏不仅详陈河北之行的调查结果,更直指吏治积弊、民生困苦,言辞恳切,锋芒隐现。
自成为御史已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陆北顾始终未上一疏,而今日,他将不再沉默!
车轮碾过御街青石路面,发出规律的辘辘声。
至宣德门外,天色依旧墨黑。
他下了马车,整饬袍袖,汇入陆续抵达的官员人群中,向右步行前往左掖门旁的待漏院。
待漏院门前,已有不少朝官抵达。
此时陆北顾身着绯袍,虽然是“赐绯”,但依然能享受到同样的待遇。
所以,他第一次踏进了待漏院的门槛。
没进去的时候满是好奇,当真进去了,其实也没什么。
无非就是院子里有两间屋子,一间是宰执们专享的休息室,另一间是其他官员的茶歇室。
宰执们的房间陆北顾进不去,茶歇室他倒是进去看了看,里面放了两张长桌,一张上面摆了不少样式各异宫廷糕点,另一张上面则摆着放在能保温的罐子里的热茶和饮子。
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很少有官员会来这里吃早点,都是提前在家里或者路上就吃完了。
而绝大多数官员,都将这里视作谈话场所,三五成群地在交谈。
陆北顾找到了欧阳修和吴中复,三人又聊了片刻。
等到待漏院铜铃响起,文武官员依序出院列班。
陆北顾与吴中复一左一右,巡视队列,纠正风纪。
他注意到今日朝官队伍中,不少人的目光在他身上多有停留,显然河北之行的风波已在朝中传开。
文德殿内,烛火通明。鸣鞭三响后官家赵祯升座,一切礼仪如旧。
首相文彦博率先出班,手持玉笏道。
“陛下,臣昨晚得报,大名府马陵道猎场监苑官郑世兴,已由审刑院审得实情!其供认受大名府通判孙兆指使,私造形制诡谲之工械,混入六塔河东堤修复工程,更散播‘触犯地脉’之谣,意在构陷大臣,动摇相位!”
话音未落,满殿哗然。
文彦博趁势进逼,声音朗朗,字字如锤:“郑世兴一介苑吏,安能调动禁军阻截钦差、销毁卷宗?又安能对庙堂恩怨如数家珍?此非郑世兴所能为,更非孙兆敢为!臣恳请陛下,彻查是否还有人暗通关节,操纵此事!”
此言直指贾昌朝,殿内空气骤然凝固。
贾昌朝胖硕的身躯微微一震,随即恢复如常,眼底却掠过一丝阴鸷,他并未立即反驳,只垂首静立。
富弼、王尧臣等皆面色凝重,韩琦蹙眉不语,曾公亮则垂眸观鼻。
赵祯端坐御座,旒珠轻晃,看不清神色,只淡淡道:“孙兆乃是贾卿所荐举之人,贾卿有何话说?”
赵祯这话没给贾昌朝扣帽子,只是按照大宋正常的荐举制度来询问。
按照规矩,作为被荐举人,一旦犯罪,那么荐举人无论是否知情,都是要承担连带责任了。
贾昌朝这才出班,步履沉稳,脸上竟还带着惯常的温和笑意。
他先对御座躬身,而后转向文彦博,叹道:“文相公此言未免诛心,对于孙兆此举,老夫亦痛心疾首于自身失察,然则,岂能因下属之过,便臆测上官通谋?至于负责守卫马陵道猎场的禁军拦截陆御史一事——“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班末的陆北顾,续道:“据老夫所知,乃是陆御史未持敕令擅闯禁苑,守军依律阻拦,何来‘阻截钦差’之说?陆御史年少气盛,勇气固然可嘉,然程序有亏,亦当自省...若因此小事便攀扯枢府,恐寒将士之心,亦非朝廷之福。”
他这番话避重就轻,反将陆北顾“擅闯”之事提出,试图转移焦点。
陆北顾立于文班之末,闻言握紧了笏板。
文彦博岂容他狡辩,当即冷笑:“贾枢相何必顾左右而言他?陆御史闯入马陵道猎场,是为了查案,如此工械案才得以人证物证俱全,有此等铁证在前,贾枢相岂是‘失察’二字可掩?禁军之事,更是欲盖弥彰!陆御史持先帝御剑,乃为匡正国法,何错之有?何须自省?”
贾昌朝面色终于沉了下来,声音也透出冷意:“文相公口口声声‘铁证’,然审刑院案卷未明发,我等皆未得见,可是有犯官供述此事是我贾昌朝指使?如果不是
赤澈阁提供了西湖遇雨创作的《大宋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81章《河清海晏疏》【万字更新求月票!】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