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论功(3/3)
小道消息流传的速度,也实在是太快了些......
“暂时还算不上。”陆北顾摇头道,“目前的证据虽然确凿,但只能指向大名府马陵道猎场的监苑官。”
“那这监苑官不会‘畏罪自杀’了吧?”
听了沈括这话,陆北顾喝茶的动作顿了顿,他说道。
“很有可能......不过不重要,因为无论他是否‘畏罪自杀’,流言都已经被查证为刻意编造的了,本来被动的宰执们反而因此案掌握了主动权,这才是最大的意义。”
“可惜没揪出幕后黑手。”
沈括砸吧砸吧嘴,典型的看热闹不嫌事大。
“幕后之人藏得极深,能否最终水落石出,尚需看庙堂博弈,不过那就是神仙打架了。”
陆北顾不想多谈此事,转而问道:“我离京的这些时日,京中可有什么新鲜事?”
沈括想了想道:“没发生什么大事,我就月初听说中枢调整了度支、屯田、职方、虞部等十六司的中高层官员任职资格,说是司里的郎中、员外郎,以后只能由尚未有实际差遣且带馆职的京朝官领任。”
一般来讲,京官比地方官默认高半级,司里的郎中级别略高于知州,员外郎略高于通判。
不过因为差遣非常紧缺,所以有时候哪怕是刚从各路转运使司、提刑司卸任的大员,回京也只能暂时在郎中任上屈就。
“口子收的这么紧?”陆北顾有些惊讶,“要这么弄,就相当于没馆职几乎就没法晋升了啊!”
在大宋,馆职有三种获取途径,分别是考试入馆、举荐入馆、特恩除授。
前两者都是需要去馆阁实际任职的,只有后者才可以兼领。
而所谓“特恩除授”,指的就是在任官员因官家特别信任,给予其馆职以示恩宠,并且允许带着馆职去任它职。
对于绝大部分官员来讲,进了馆阁是干不出政绩的,没政绩的话光是有个馆职也没办法调到司里当郎中、员外郎,而地方官有政绩没有馆职,现在一样不能进司里当员外郎,没法晋升到中高层,这就相当于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
唯一的解法,就是官家恩授。
实际上,由于文官队伍日趋臃肿,现有的差遣已经严重不足了,所以就必须在晋升上面给予更多的限制。
而这就意味着,现在升官,比太宗朝和真宗朝,要难得多的多。
入仕十年位至宰执的佳话,几乎成了不可能复刻的事情。
“谁说不是呢?差遣真是越来越难排了,若不是胄案要我,恐怕我等个几年都排不上。”
沈括是很庆幸的。
现在想想,要不是他当初答应了陆北顾制造热气球,那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会被胄案要过去,负责研究和改良军械的工作。
再加上陆北顾提供点子跟他合伙开店,他也因此赚了不少钱,虽然现在因为陆北顾向他借钱而没攒下来,但总归是年纪轻轻就没了同龄人那种极度缺钱的烦恼。
所以,沈括对陆北顾,内心其实是很感激的。
“算了不想馆职这些了,离得还是太遥远了。”
陆北顾抻了个懒腰,说道:“我把换洗衣衫都拿回去,宅子那边应该都散完味儿了,得回去住了。”
“快去快去!”沈括嫌弃地连连摆手,“顺便修修胡须、洗个澡,你这副模样,确实该好好收拾一下了。”
陆北顾带着他放在澄明斋的东西回到了陆家旧宅,经过这么久的通风,宅院中确实是已经没什么味道了。
他巡视了一圈修缮一新的屋舍,抚摸着刚积了点灰尘的窗棂,心中涌起一股安定之感。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啊。”
随后,他从井水里打了些水,然后坐等水烧开。
家附近其实是有开汤池的,但因为外城市民消费能力普遍不足,所以这些汤池也都是比较廉价的那种,卫生环境很差。
故此,陆北顾还是喜欢在自己家里洗,至于烧热水......麻烦点就麻烦点吧。
等水烧开后,他沐浴更衣,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中单后,顿觉神清气爽。
对着家里的铜镜照了照,镜中的他面容虽然还很年轻,但眉宇间已多了几分经事后的沉毅。
是夜,睡不着的陆北顾在家里书房中挑灯夜战,开始起草奏疏。
他并未急于下笔,而是先闭目凝神,将河北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脑海中细细梳理一遍。
河北流民的凄惨、澶州官员的推诿、大名府的重重阻挠、马陵道猎场的惊险、马桥镇前的对峙......
最后,他提起笔,饱蘸浓墨,在纸上郑重写下了他第一封奏疏的名称。
——《河清海晏疏》。
赤澈阁提供了西湖遇雨创作的《大宋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77章 论功在线免费阅读。